没有一个人能抵挡“架子床”的魅力
2021-05-29



架子床起源于远古时代,经过长时期发展在明代正式出现,是中国家具与传统建筑趋同的典型例子,在结构、工艺技术和装饰方法上都有极其相似的地方,在古典家具界,架子床一直受到研究学者和收藏家们的极力推崇,被称为最科学的床。



男尊女卑思想影响家具的设计



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经历了由低到高,由简到繁的过程,然而万变不离其宗,中国古家具的用材、款式、雕花等都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的思想、文化和生活习俗,而古人的思想和观念也深刻的影响着传统家具的造型设计,其中一因素就是古代男尊女卑的观念。


男尊女卑观念起源于氏族公社时期,从“母系氏族”发展到“父系氏族”,男子在生产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,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男尊女卑意识开始萌生。中国华夏民族至周代,宗法社会形成,男子从属于家族,女子从属于男子。东周以后,贵族阶级实行多妻的妾媵制,严格分别嫡庶,儒家的礼教对女子的行为作了种种的规定。由此可见,中国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,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这种观念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。




床具更是如此。在我国古代,床的形态、雕刻、工艺,不仅可以折射出主人的社会地位,同时,床的造型设计也是古人男尊女卑思想的直接体现。古代架子床、拔步床的设计一般是三面围栏、一个门,只有一边可以上下床,而且通常女子睡在里面,而男子睡在外面,因此睡在里面的女子要请示睡在外边的男子之后,才可以起床方便,而且不能跨过男子下床,只能从男子的身后过去,这要是碰上身体不适,上上下下都麻烦的很,然而规矩就是规矩,不能轻易改变,这就是强烈的尊卑之分。



架子床的习俗和特点



中国古代,居室活动有以床榻为中心的习俗,一直到明代,江南乡间仍有这方面的遗风旧俗。特别是家中的女眷们,来往亲朋好友,如小姑、嫂子、妯娌之间,常会引进自己的房里,坐在床沿边或椅凳上,拉杂闲谈,民间称之为“说私房话”。房中以床为中心的家具往往也是女主人娘家地位和财富的象征。故这些家具大多来自女方的嫁妆,用材和做工,款式和装饰风格,都尤为讲究。


古时夏天炎热潮湿,尤其是江南地区,多小虫蚊蝇,睡觉安歇的床都需要悬挂帐子,所以床皆装置床架,统称为架子床。架子床出现以后,也就是从明代开始,中国人的睡眠有了大睡和小睡之分。夜间睡觉称为大睡,多使用架子床,包括拔步床;小憩则在榻或者罗汉床上完成。



中国有一个非常悠久的一个习俗,叫“闹洞房”。古时结婚,繁琐又折腾,把新娘、新郎全部折腾遍了,最后塞进洞房以后还允许你往里看。为什么允许你看呢?因为这是架子床,架子床有帐,属于屋中有屋,捅破了窗户纸你也看不见,图的就是一个热闹,闹的就是一份喜气。所以一个习俗的产生往往和它关联的事物是紧密相连的,这是架子床的功能。


架子床的床架主要由床柱、栏杆和床顶构合组成,架子床的床沿采用四块厚板顶头垂直相交的做法,在民间调查中也有实物发现。形制变化大多在柱数和栏的装饰上,在民间调查中也有实物发现。形制变化大多在柱数和栏的装饰上,所以有四柱式、六柱式、八柱式架子床等区分。四柱式三面安装床栏杆,六柱式在床梃即前沿处加两根门柱,门柱与前柱间再加置栏杆或床窗。八柱式前后都加门柱,前后四根,床前床后形式相同,两面都可上下。架子床的床栏装饰源自建筑装修图案,如曲尺、卍字、四簇云、灯笼锦等,其时代特征非常鲜明,连同挂檐花板纹样,对家具装饰的艺术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。古人对建筑和家具所作的美妙设计有一种超凡的理想追求,床在古人生活之中往往是最富有想象性的家具,故在雕刻纹样中常常运用各种神仙故事题材。


月洞门架子床



架子床属于中式家具中的成熟产物,延续了几百年,已经不仅仅只是睡眠的工具,历史的沉淀使得其在科学与艺术空间领域得到了升华,古韵十足。除了舒适性,床体精美的雕工和围栏上精巧的结构给人极富艺术的视觉享受。




月洞门作为一种中式元素,寓意团圆美满,内敛而圆通,含蓄而丰盈,起框景作用,虚实掩映,精妙绝伦。在中式家具设计中的体现是让整个空间层次变得丰富,使床体灵活多变、圆融贯通,更富有韵味。在风水学中,月洞门还可以起到“屏障”的作用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张清早期黄花梨月洞门架子床,被指为经典中的经典,代表着明式家具的最高成就之一,它可以仅凭单品就能一窥明式家具的工艺、雕饰、价值和美学成就,是中式古典家具中非常浓墨重彩的一个案例,具有超高的艺术价值,历来为匠人复刻和改良的对象。



王世襄和架子床



上世纪90年代,王世襄先生将79件珍藏一生的明清家具捐给上海博物馆,成就了中国收藏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。这79件明清家具是王世襄从成百上千件家具中挑选出来的上上品,每件都是研究中国明清家具的标准器。然而鲜为人知的是,这79件王世襄旧藏,独缺一件能够代表中国明清最高工艺的架子床。


在得知其旧识、原慈溪陈之佛故居文保所馆长有一张明晚期的黄花梨架子床时,再三叮嘱其不要卖给别人。并为这张架子床写下鉴藏书:“此件无论如何一定要将它留在国内,好好保护起来,供国人研究欣赏”。同时,王世襄当即致电当时的上博副馆长汪庆正,告知已有能和他捐赠的79件明清家具媲美的床具出现!上博馆立马与持有人进行联系,以38万的征集费收入了此张架子床。 


明 黄花梨六柱架子床


王世襄在其《明清家具研究》一书中,对架子床有如下论述: 


架子床是有柱有顶床的统称,细分起来,还有好几种。最基本的式样是三面设矮围子,四角立柱,上承床顶,顶下周匝往往有挂檐,或称横楣子。南方匠师因它有柱子四根,故日“四柱床”。《鲁班经匠家镜》有《藤床式》一条,似即这种最简单的架子床。 


稍为复杂的一种,则在床沿加“门柱”两根,门柱与角柱间还加两块方形的“门围子”。北京匠师称之为“门围子架子床”。南方匠师因它有柱子六根,故日“六柱床”。《鲁班经匠家镜》虽无专门条款讲到此床,但绘有图式。



更繁复一些的架子床,在正面床沿安“月洞式”门罩,北京匠师称“月亮门”式架子床。还有四面围子与挂檐上下连成一体,除床门外,形成一个方形的完整花罩,或称“满罩式”架子床。


架子床不论大小繁简,主要为睡眠安歇之用,多放在内室。为了室内光线不致被它遮挡,多将床安放在室内后部,地位比较固定,不轻易搬动。从明清版画可以看到,凡是不带门围子的架子床,帐子一般挂在顶架外面,把顶架一并罩起来。凡是带门围子的架子床,帐子一般挂在顶架之内,使门围子的装饰图案被帐子衬托出来。古代用织物和木器配合使用,使二者相得益彰。



架子床的优点



首先,架子床有顶有柱,外形就像一间小屋子,睡在架子床上,就像藏匿于自己的小世界,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。


其次,架子床四周有护栏,有效面积就会增大,可以多睡一个人,给人心理上的放松和安全感。床的左右两侧设计的十分巧妙,即使睡在床口,也不会有落下床的危险。


第三,可以挂帐,冬天保暖,夏天避虫。




第四,架子床为传统榫卯结构,有着“万年牢”的美誉,因此,非常结实耐用。而床体上多使用雕刻、镂花、拼接等工艺,如四簇云纹等,意象极其丰富精彩,属于能工巧匠的费心之作,格外精巧、美观。它们既是匠心独具的体现,又能充分利用边角料,技术要求高,体现工匠的智慧结晶。


最后,古人非常讲究藏风聚气,架子床挂上帷帐,把空间缩小,能够凝聚一个人的气不散,也就不怕外气侵袭,达到最佳的睡眠效果。



---☆---☆---☆---☆---☆---

文字来源:网络

图片来源:鲁艺、网络
整理编辑:鲁艺

p.s.:鲁艺民宿“闲云客舍”有多款架子床可供免费体验,欢迎来试~

预约电话:0594-8669888

---☆---☆---☆---☆---☆---